自2014年92号文《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到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的发展目标之后,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式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各省市纷纷响应号召,制定了适宜当地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并相应出台了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随着政策的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新建面积连年增长,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随着中央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的不断明确,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也在密集落地,目前全国多地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在土地出让环节明确建筑项目产业化面积的比例要求,如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必须确保一定比例采用预制装配式方式建设;
(2)多种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产业化试点项目,包括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化项目、优先返还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对于引进大型产业化专用设备的企业享受贷款贴息政策,利用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示范项目;享受城市建设配套费减缓优惠等等;
(3)对产业化项目建设和销售予以优惠鼓励。如将产业化成本同步列入建设项目成本;在商品房预销售环节给予支持;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等;
(4)通过税收金融政策予以扶持。如将构配件生产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享受相关财税优惠政策;部分城市还提出对产业化项目给予贷款扶持政策;
(5)大力鼓励发展成品住宅。各地积极推进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开发企业对全装修住宅负责保修,并逐步建立装修质量保险保证机制;
(6)以政府投资工程为主,大力推进产业化试点项目建设。如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都提出了鼓励保障性住房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和成品住宅的支持政策。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之路可以看到,政策的大力推动势必会将这一行业推上风口。任何企业只要进入风口,都能分得一杯羹,这就是所谓“站在风口的猪都能飞起来”。
传统建筑浪费资源,不符合国家的发展策略
我国建筑规模世界第一,然而由于各项建筑环节的节能标准偏低或滞后,带来了长周期的巨大浪费。由于长期依靠粗放发展模式,我国建筑业施工环节中,从沙石、水泥、水、电、能耗到人力资源,再到时间成本,浪费都极其严重。
上海市建管委主任汤志平说,我国建筑结构标准依然存在“肥梁胖柱、傻大黑粗”的问题,由于设计施工精细化程度不高,为了确保结构安全,我国建筑存在建材浪费问题,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资源消耗大,浪费不胜枚举:比如施工常用的建筑模板,一般只能用三四次,技术最好的工人也只能用七八次,带来巨大的木材浪费;由于普遍采用现场加工方式,再如施工安排不科学,导致大量非必要运输产生巨大浪费,加上现场施工周期长,为交通、环境带来长期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大张旗鼓的浪费使的我国的发展陷入困境,在建筑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浪费,我们必须使建筑和资源之间达到最优分配才能真正复兴我们的华夏之魂魄。
装配式与传统技术对比
面对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均劳动成本的增加,人力劳动越来越昂贵,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建筑业必须做到更大的高效,这也是建筑行业改革的一个要点。改善建筑从业者的构成,改善工作环境,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
缩短工期
1、得明确的是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越高,缩短工期越多;原因很简单,工厂可以和现场同步作业,并辅助作业。
2、受季节性气候影响施工的地区,例如大东北地区,可以大幅度缩短总工期;这是工厂预制的优势之处,能有效地预防和保护构件受气候的影响。
3、一体化施工大大缩减总工期;主要是因为,装配式建筑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外墙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一体化完成,其他环节施工不必等主体结构完工后才进行,可尾随主体结构进行施工。
为什么钢结构在各类装配式建筑中优势更突出
一、钢结构建筑建设高效快速
钢结构建筑的构件生产具备较高的工业化、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其施工安装受环境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小,可进一步缩短建筑的建设周期。
二、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广
钢结构由于具备自重轻、高强度、跨度大、适应性强和良好的韧性和塑性等优点,不仅适用于房屋和商业建筑,而且更适用于建造大跨度建筑,如桥梁、大型厂房、体育馆、机场航站楼等。钢结构建筑因具备良好的抗震抗风性能,也特别适合地震活跃区域与沿海地区的建筑建设。
三、节能环保
虽然预制混凝土建筑、木结构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同为装配式建筑,但三者对环境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预制混凝土建筑因主要建材原料仍为水泥、沙石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建材,其拆除依旧会产生大量难以降解的建筑垃圾,增加环境对垃圾的处理压力;木结构建筑则会增加树木的砍伐,破坏森林;而钢结构建筑从主体结构到墙面、屋面结构均采用可回收或可降解材料,不仅资源利用率高,而且能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可避免“建筑垃圾围城”的问题发生。
- END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