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品牌榜 >> 瓷砖胶 >> 瓷砖胶资讯 >> 浏览文章

如何在瓷砖胶市场立足:中小企业成长之道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4日 来源:本站作者 【字体: 】 浏览次数:

随着绿色建筑政策的推进和消费升级的深化,中国瓷砖胶市场正经历从传统水泥砂浆向新型粘结材料的结构性转变。据行业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50亿元,未来十年渗透率将从不足10%提升至90%以上。然而,这一赛道头部品牌已形成稳固格局,德高、马贝等企业占据技术、渠道和品牌认知优势。面对千亿级市场机遇与竞争红海并存的环境,中小企业如何突破重围?本文结合行业趋势与典型案例,探索三条差异化成长路径。

一、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突围的“手术刀策略”

在高度同质化的瓷砖胶领域,中小企业需避开与头部企业的正面竞争,转而深耕细分市场。品类创新、功能聚焦、场景化定位成为三大破局方向:

1. 品类创新开辟新赛道:贴得稳通过聚焦“大板瓷砖胶”细分领域,以“全球岩板大板瓷砖胶创新者”定位,3年实现从0到1.5亿的跨越式增长。其成功源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判——大规格瓷砖普及率提升,传统胶粘剂无法满足需求,而专注该领域可快速建立品类领导地位。

2. 功能聚焦强化认知:景航瓷砖胶以“零甲醛”为核心卖点,抓住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的需求痛点,在绿色建材趋势下形成差异化壁垒。德邦仕则通过“强渗透背胶”技术,以“持久不掉砖”的Slogan占领用户心智。

3. 场景化需求挖掘:针对DIY装修群体推出易搅拌、快干型产品;面向旧房改造市场开发高粘结力、低粉尘的修缮专用胶,通过细分场景的深度渗透建立局部竞争优势。

二、技术升级:从“成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

技术创新是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当前行业呈现三大技术升级方向:

1. 材料性能突破:采用聚合物改性技术提升粘结强度(如贴得稳的防脱落专利技术),研发低VOC、无醛配方响应环保政策,开发耐候性更强的户外专用胶应对极端气候需求。

2. 工艺效率提升:亿固集团通过“金钢瓷砖胶”技术实现施工效率提升30%,减少返工率;部分企业引入预拌砂浆技术,简化现场调配流程。

3. 智能化生产:引入物联网设备实现质量实时监控,通过大数据优化原料配比,降低次品率。数据显示,采用数字化生产的中小企业平均成本可降低15%,交货周期缩短20%。

三、渠道重构:线上线下融合的“双螺旋模式”

传统建材渠道高度依赖经销商网络,但中小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创新渠道策略:

1. 线上渠道裂变:贴得稳通过董事长直播招商模式,单场活动吸引超万人关注,低成本实现全国代理商覆盖;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成为展示施工效果、教育消费者的新阵地,某品牌通过短视频教程带动线上销量增长300%。

2. 线下体验升级:在三四线城市建立“技术服务站”,提供免费铺贴培训、样品体验,强化工匠群体黏性;与建材超市合作设立DIY体验区,降低消费者使用门槛。

3. 跨界资源整合:与设计师平台合作推出“瓷砖胶+铺贴方案”套餐;参与旧改政策项目,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四、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竞争力的“三重防线”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环保已成为行业准入壁垒:

1. 产品层面:采用可再生骨料、生物基胶粘剂等环保材料,万水波咨询服务的多个品牌通过绿色认证后溢价能力提升15%-20%。

2. 生产层面:广东某企业引入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生产线碳中和,年获政府补贴超百万;循环水系统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

3. 服务层面:推出“空桶回收计划”,建立逆向物流体系;针对工程客户提供碳排放测算服务,嵌入ESG评价体系。

五、生态共建:中小企业的协同进化路径

单打独斗难以应对行业变局,需构建三大协同网络:

1. 产学研联盟: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如某企业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纳米改性技术),共享实验设备和检测数据。

2. 产业链协作:向上游锁定优质砂石供应商,向下游与美缝剂、防水材料品牌联合推广。

3. 数字化转型共同体:加入行业云平台共享产能信息,通过集采降低原料成本。

结语

瓷砖胶市场的竞争本质是效率革命与价值创新的双重博弈。中小企业需把握四大趋势:细分市场专业化、技术研发持续化、渠道运营数字化、绿色发展体系化。正如万水波咨询所强调:“在红海中开辟蓝海,不在于资源的多寡,而在于战略聚焦的精度与执行落地的速度。” 未来,那些能精准卡位细分赛道、构建技术护城河、玩转新渠道生态的企业,必将在这场产业升级中赢得先机。


- END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