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两片相同的叶子是不存在的,营销成败的决定因素很多,都是环环相扣的。小小差异也可能导致千差万别,这也是营销的魅力所在。
营销是可以涵盖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而营销的新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不过,我们也经常发现,一样的方法,并非对每个人都有效,同样是成功的案例换个地方就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了。
不过总是追求多变的现象,疲累之余收获不多,能找到核心,去应对万变现象,不是更好吗?我尝试抛开复杂的营销元素,层层深入,发现总有三个元素存在,暂且称为“核心要素”
·匹配的需求
·独特的价值供应
·对等的交换物
他们与黄金思维圈有着共同之处。
匹配的需求
1、需求是什么?
需求,需要,欲望是一回事吗?我参考了一些定义,得到以下结论:
需求≠需要,也不等同欲望。
需要,想要,欲望,这三者是“需求”的不同阶段。
用十分经典的需求模型——马斯洛需求三角来示例:
需要,多数是功能性的满足,基于生存、生理,或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比如衣食住行,更换维修,习得某项技能等。
如此情况下,人更依赖拥有“确定性”和“稳定性”的价值输出,那些听上去虚幻,不接地气的精神蛊惑,较难受到青睐,除非是教人怎样暴富……
“想要”,则是满足当前层次的需要,有足够的确定感、安全感之后,对更高层次的追求,但暂时没能力去实现,简单的来说,就是“想要,但是有点贵(难),难以满足,还要时间。”
打个比方,“温饱思**”这句话,正是描述处于“想要”这个阶段的状态。
需求十分像“痒点”,接受到暗示,刺激后,会因为一时半会不能实现,而不断的自我模拟场景,虚构得到满足后的细节,多次的推动自身向着目标靠近。越靠近越兴奋。
当这份强烈的“想要“意识,持续受到刺激,有能力得到时,会转变成欲望。欲望非常强烈的人甚至会越级满足,哪怕没承担后果的能力。
譬如经过长途跋涉,劳累不堪的人,越接近终点越焦躁不安,按耐不住。欲望之下,理智慢慢淡化,绷了许久的需求被满足后的“爽”,只有切实的释放出来才可以舒畅。如果这个时候把门槛设高,或者取消兑现,都会引发强烈的愤怒和恐惧。
总之“爽”是能够让人上瘾的感受。过去iphone的饥饿营销十分撩人,就是击中了这种“爽”感。
2、什么是匹配
这里的匹配是指:
·匹配场景
·匹配人群
·匹配渠道
·匹配能力
3、为什么要匹配需求
人的需求受情绪的影响,而止步于能力的限制。所以需求永远存在,但是要情景触发。
“场”,合适的时间+空间;天时地利导致事半功倍。
“景”,触景必要生情,无法触发情绪的都不是“好景”。
对的时间、地点、人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都喜欢确定及安稳的环境,讨厌复杂及麻烦,因此我们喜欢相对固定的行动轨迹,有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如果触达的渠道不匹配,就找不到正确的目标用户。
同样的,不同阶段,想要的都不一样,不但会影响行为,还会决定完成这个行为的场景及仪式。只有想要有又能力实现时,付诸行动的可能性就最强。在生存十分艰辛时,鼓吹产品很奢华高贵;或者欲望喷薄而出时,被告知还要再前进几百米;画面无法想象……
所以,匹配需求是最关键的环节,若是无法匹配,产品及企业拥有的价值也无处输送。
独特的价值供应
价值,一直觉得这个词颇为抽象,它可以是物质,也可是某种功能,还可是精神,一份信息,甚至也可是一份信誉或承诺。
不管是什么,被需要,才有价值。
当然,不是指被所有人需要,可被一些人需要,就有价值;人数量越多,价值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
例如:kindle;墨水屏技术让电子阅读的视觉效果及纸质相当;轻薄的机身内还可装下一个图书馆;喜欢阅读的人,拥有一台kindle,就仿佛随身带着图书馆。不过,还有一批人,会觉得kindle功能单一,限制十分多,iPad不但可用于读书,也可用于娱乐。所以,相同设备对不同人来讲,价值是不一样的。
再举例,iphone等,塑造高逼格,高颜值形象,它最关键的价值,我觉得莫过于给人身份和实力的赋能价值。
为什么还要说独特的价值?主要是为了与对手区分开,这和追女(男)票一样,要让对方看到自身与对手的差别,投射更多关注在自己身上,才有可能继续发展,乃至感情升温。更何况在注意力极为稀缺的年代,十分容易被忽略。
不过有趣的是,越是日常可接触到的刚需物,越是容易被当作价值低。比方说,空气,水,食物,还有时间。明明是不能离开的生存必需品,但被人忽视,不会有太高期待。而要花费大量成本才可得到的,才会被定义价值高,各种小心和紧张,期待值也十分高。
为何独特的价值供应是how层?因为我们要一系列的方式,手段,去分析及洞察,寻找匹配需求,以及找到匹配方法和渠道;主要是为了把价值传递开来,一传十十传百的铺开。
当独特的价值匹配正确的需求,就会像找到正确的大门一样。还缺正确的钥匙去打开它,这把钥匙,我称之为:对等的交换物。
对等的交换物
有独特的价值供应,正确的匹配需要,利用对等的交换物,才可以让价值流动起来。
交换物不一定是金钱,也能是情感,或是时间,或是关注,还会是口碑传播,担保背书。交换本身不局限为银货两讫,资源的互换,彼此的赋能,也可以理解为达成交换。
生活中的交换,例如工作,用能力换收入;例如联姻,结两家之好,联合两家资源获取更多财富;例如贷款,用债务换资产,信用换货币。
社会中的交换必然是利益交换。并不用“等价交换物”这个词,而是用“对等”,因为在现实中,相同的物品在不同场景,可以交换的价值不相同。
交换的产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但交换只是结果,并非起因。所以,它对应的是what层。
结语
科技不断进步,会带来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大起大落,不过人追求事物却没变化太大。总是会在新的基础上继续跟往常一样追求着,直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出现,习惯后再继续这样追逐,如同一个又一个的轮回,只是形式在改变,没变的是欲望。同时,不局限在商业领域,日常中每个角落,它都是存在。
换句话说,“营销”即“生活”,如同剥洋葱,需要我们层层剥开来实践。
- END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