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电工市场竞争已开始向品牌靠拢。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但对于做品牌、怎么做却没具体的思路,只好跟在已经成熟的著名品牌后面走,这样很容易陷入做品牌就是提高价格的误区。企业做品牌就得拿出诚意来,先利他,后利己,但目前来看,不少电工企业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对经销商不负责
部分电工企业把希望过多寄托在经销商身上,要求经销商在好的地段开专卖店、提升形象不说,还发明了“好经销商就是要多压货”之类的理论,其实是把品牌经营的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这种企业还停留在制造工厂的思维。知名企业打造品牌,都是基于工厂起家,作为工厂,每天最大的压力在于消化库存,最大的担忧在于爆仓,至于经销商仓库爆不爆仓,产品是卖到了消费者家中还是积压在渠道上,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与这样的厂家合作,极大考验经销商对产品的敏感程度,也许不小心就会进回来卖不出去的产品。如果要从工厂模式升级到品牌模式,意味着系统的全面升级,对消费需求的把握、物流仓储的管理,都提出更高要求。真正的大品牌企业,绝不会允许经销商压货太多,因为这会让工厂对市场的需求把握滞后,由此带来盲目生产,导致恶性循环。
害怕对消费者负责
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是过桥的时候,如果桥上有栏杆,或许你不会去扶,但若没有栏杆,你会害怕不敢过桥,而品牌就是这个栏杆——这里说明了品牌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消费者平时选购商品,常常会综合品牌、售后服务等来决定是否购买,但是,很多电工品牌却缺乏对客户负责的诚意。
对员工不负责
部分企业寄希望于“砸钱砸出一个品牌”,不对营销费用进行合理控制,更有甚者存在“砸一把看看,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了”的现象。砸的钱从哪里来?有些也许是克扣了员工的工资。近年来,电工行业接二连三出现企业与员工的矛盾公开化事件,最普遍原因就是欠薪。欠薪时长从3个月到半年不等,包含了企业的各种岗位。若是一个企业连最基本的员工工资都无法发出,企业经营者此时就应思考如何给自身设定一个经营期限,不要扩大亏损面。而这个时候把“砸钱做品牌”当成救命稻草,可能会倒得更惨。
所以说,电工企业做品牌,请先摒弃欺客的念头。如今,80后和90后早已习惯其他品牌商家提供的快速退换货的服务,中国电工行业还要固步自封吗?
- END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