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式营销常常出现在一些因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是不对称的行业,木地板行业便是其中一个。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县镇市场上,不少木地板企业打着“大品牌”旗号进行欺骗式营销的现象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市场商业竞争环境不成熟,很多厂商缺乏商业底线和商业诚信,完全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则是用户消费理念不成熟,过度关注价格的高低,忽视产品性能优劣和服务的水平。这些都给欺骗式营销提供了土壤。那么,欺骗式营销在木地板市场上何时能休?
欺骗式营销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近年来,受到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在看似平静的木地板市场上,还是存在大量的商业投机者。他们通过所谓的“低价格”为噱头实施欺骗式营销。而梳理过去十几年以来中国木地板厂商频频抛出的“欺骗式”营销,主要集中是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消费群体,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农村;二是围绕营销手段,主要是屡创新低的价格战;三是市场网络,主要是偏远地区的县镇市场。
僵尸企业打着“大品牌”旗号以次充好
长期以来,很多偏远地区的县镇市场上的消费群体,普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公开的困扰。这就给一些僵尸木地板品牌商业投机,提供了谋利空间。一大批木地板老品牌,其市场经营主体早已破产,但是却将品牌不断授权给其它的商家和个体,通过授权贴牌生产的方式,制造大量劣质木地板产品,在县镇市场上打着“大品牌”旗号进行欺骗式营销。于是在这些偏远贫穷地区的县镇市场上便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多僵尸木地板品牌竟然比一些著名木地板品牌的市场认知度高,产品销售量大。究其原因就是偏安一隅的木地板经销商们利用了当地农村消费者对于木地板品牌信息的不熟悉,从而造成“以次充好”独占市场的局面出现。
信息不透明给商业投机者提供了空间
在整个木地板厂商的市场营销手段中,价格战可以说是从本土木地板厂商的发展、崛起,到成长、变革,一直相伴左右。在一轮还比一轮低的低价格战中,普遍存在着大量“价格欺骗”。以前是“先涨后降”,“偷工减料”,现在则是“概念忽悠、政策圈套”。其本质上就是通过这种概念和手段的层层包装和叠加,以低价格噱头忽悠消费者。
当前,在一些区域市场上,之所以还存在不少的商家,利用“僵尸木地板”品牌充当大品牌、名牌来欺骗消费者。以及木地板厂商的价格战促销,利用“政策层层包装”、“条款环环相扣”来激活消费者眼球。主要还是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是不对称,最终给一些商业投机者们提供了机会。
电商崛起与市场整顿让投机空间不断被挤压
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深入,这实际上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过去的种种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被全面公开化。电商网购的崛起,本质上就是利用信息的透明公开,满足了一大批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相信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和方式,将过去大量隐藏在木地板厂商内部不可告人的“商业信息”公开化。这是通过了完全的市场化手段,把上述的欺骗式营销淘汰出局。
同时,面对上述的木地板厂商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欺骗式营销,从今年初开始的国家宏观政策、市场微观整顿,以及消费群体的成熟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城镇化,投机空间也被不断挤压。从中央的“供给则”改革到国务院的“品质革命”,以及发改委的消费升级,质检总局的“质检利剑”,以及工信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些都在推动和指引市场和商家走向良性发展。
总结:虽然现在还是有不少木地板企业利用商业投机空间,围绕着产品功能、价格和品牌展开“欺骗式”营销,但离出局已经越来越近了,如果越陷越深,最后就只有灭亡在等待着他们。因此,木地板企业应该迷途知返,利用当前的市场疲软、市场换挡,快速抛弃掉“欺骗式”营销,别再迷失自我,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才有未来。
- END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