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无疑是中国智能门窗元年。 “智能门窗”概念在国内门窗行业异军突起,瞬间引爆了整个行业。同时,在近几年传统门窗行业面临萧条大转型的困境下,智能门窗的出现如同一针强心剂,让行业瞬间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激情。
而随着智能门窗概念被不断的炒热,市面上也涌现出了不少跟风者,智能门窗正在成长为中国门窗企业重要的细分市场。但是,这个在传统门窗行业如火如荼的概念却被资本普遍看冷,原因何在呢?其实,我国的智能门窗行业发展还存在着五大枷锁的阻扰。
1.价格欠亲民,仍成阻力
随着智能门窗概念的火热,其迅速成为了门窗行业一个重点细分市场。但受限于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因素,智能门窗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便是智能门窗发展势头上的第一把枷锁,套牢了智能门窗迅速发展的势头。
目前市面上智能门窗价格一般都比同等定位的传统门窗价格要高至少30%。同时,与传统门窗产品相比,智能门窗对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要求也更加高。由于智能门窗具备联网设备、传感器等高科技零部件,操作使用和售后维修也更加复杂,用户需要更为专业的指引。其实,除了高端市场上的智能门窗产品销售量比较可观之外,在中低端市场上消费者依然是选购普通门窗产品为多。
2.无行业标准,各自为战
目前的智能门窗在实现“产品+平台”的互联互通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其面临着现有技术和市场尚未得到统一的规范和整合,不同厂商的设备互不兼容,无法联动,难以形成规范统一的整合解决方案,这是普遍的现状。行业尚且缺乏统一的智能标准,加上不同门窗品牌企业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程度不一,而且相互竞争,更难以形成统一标准。
3.伪概念泛滥,中看不中用
智能门窗概念在2016年集中爆发,让国内门窗市场充斥着各种智能门窗广告,而其中大多宣传的概念与实际产品的功能不相符,甚至有的功能根本就不存在,各种夸大的广告宣传语,把消费者弄的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也更无法了解到智能门窗真正的功能和用途。消费者也就只有用“坑爹”来形容使用智能门窗产品后的感受了。
这些所谓的概念无非就是为了引导消费者,说明自身生产门窗如何智能。虽概念炒作可在短期内创造较好的销售业绩,但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购买门窗会越来越理智。所以,长期的品牌概念炒作最终反而是弄巧成拙。另外,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清楚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所思所想、缺乏市场比较和分析,直接导致门窗品牌难以形成和发挥应有的竞争力。
4.产品思路不同,研发能力不足
智能门窗作为智能家居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的关键卖点在于智能,所以门窗企业能否受到市场认可,关键还在于产品智能技术上。这种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科技产品研发思维,与传统门窗产品研发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路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摆正产品观念,认识到智能门窗产品不仅是一件门窗产品,更是一件高科技互联网产品。那么研发出来的产品或会是牛头不对马嘴,只能企业自嗨,无法愉悦市场。
同时,技术研发能力的欠缺也是制约着中国智能门窗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智能门窗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基本没有可以照抄的经验。而大部分传统门窗企业,对高新技术的重视程度往往都是不足的,导致了研发能力也是极其薄弱,甚至基本为零。所以,如何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智能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成了中国门窗行业不可不面对的难题。
5.企业自身内功不足,不足以转型
传统门窗企业和智能门窗企业差别看似仅仅是两个字,实则上在公司运营、文化、营销等方便都拥有极其明显的区别。其中,赚不赚钱和值不值钱的两种企业观念的碰撞,便是传统与智能两者的最大区别了。
传统门窗企业的运营管理等企业活动都是围绕着工业产品进行打造的,注重产品和盈利等短期目标。而智能门窗企业则更类似于互联网企业,其企业战略重心必定是要围绕着人才和创新为基点,进行企业打造,关注重点不再是企业是否盈利,而转变成关注企业是否更值钱,能否取得行业话语权等战略目标。
总结:智能门窗概念的兴起无疑是智能家居大浪潮之下的成果,也是我国传统门窗寻求转型变革的必经之路。虽然目前智能门窗的发展势头被一些客观条件所限制,但其必定会成长为门窗行业新经济增长点,引领未来消费潮流。智能门窗的变革浪潮正在汹涌而来,作为中国门窗企业的你都做好准备了吗?
- END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