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品牌榜 >> 敲击乐器 >> 敲击乐器资讯 >> 浏览文章

敲击乐器有哪些?敲击乐器的分类与认识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2日 来源:互联网 【字体: 】 浏览次数:

敲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敲击乐器可能是最古老的乐器。有些敲击乐器不仅仅能产生节奏,还能作出旋律和合声的效果。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敲击乐器的使用比较少,敲击乐器(除木琴和编钟外)一般也被看作是下级的乐器。主要有铙、鼓、锣;西洋敲击乐器中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为比较常见。

铙,敲击乐器。《宋史·仪卫志》和《辽史·乐志》载,北宋和辽时,铙曾用于皇帝仪仗中的鼓吹乐里。当时佛教所用铜钹称为铙,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铜铙,浮屠氏所用浮沤器,小而声清,世俗谓之铙,其名虽与四金之铙同,其实异”。(宋代《乐书》所载“铜铙”条同此)。浮屠,梵文佛陀之译名。这种铙不是《周礼》所载金铙或西周以来植鸣的大型铜铙或编铙。明、清两代,铙已用于地方戏曲伴奏,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载,昆曲伴奏曾用大铙。

铙用响铜制成,呈圆片形,形制与钹基本相同,但有区别:铙的碗顶平而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钹的碗顶圆而大,其径约当全径的二分之一。铙面较大而薄,多为弧形,根部凹进,边部稍作翘起。大小相同的铙与钹,铙所发之音低于钹而余音长。铙面直径大小不一,常见者27—55厘米,最大者达68厘米,碗径7厘米以上,重1—2.5公斤。两面为一副,相击后发音,音色清亮,带有深沉的水音。延续音长。

演奏时,双手各执一面互击,有平击、侧击、闷击等手法。用于苏南吹打等民间器乐合奏,昆曲、粤剧等地方戏曲和舞狮、舞龙等民间歌舞伴奏。

敲击乐器有哪些

敲击乐器也叫“敲击乐器”,是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出声音的。其中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如云锣、编钟等;其它还有一些无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铃鼓等。若根据敲击乐器不同的发音体来区分,可分为两类:

(1)“革鸣乐器”也叫“膜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蒙在乐器上的皮膜或革膜而发出的乐器,如各种鼓类乐器;

(2)“体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声的,如钟、木鱼、各种锣、钹、铃等。

大多数敲击乐器有一个确定的音,甚至连鼓的音也是确定的。但一般来说敲击乐器的分类是看一个乐器是否有一个确定的音高。

定音鼓、木琴、马林巴、颤音琴、铃、管钟、古钹和钟琴都有一定的音高。小鼓、大鼓、沙槌、响板、响棒、牛铃、吊钹、沙球、齿轮剐响器、勺、木鱼、嗵嗵鼓、蒂姆巴尔鼓、三角铁、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没有确定的音高。但也有些敲击乐器手在录唱片或演奏特别的作品前确定他们的鼓的音高。锣有有确定音高的和没有确定音高的两种,西方的锣一般没有确定的音高。吊钹也有有确定音高的,但很少见。

此外敲击乐器还分膜鸣乐器和自鸣乐器。膜鸣乐器上覆盖着一层膜,打击膜产生声音,比如鼓。自鸣乐器自己就可以发声,比如三角。铃鼓即是膜鸣乐器也是自鸣乐器。

中国乐器

中国的民族乐器中有许多特有的敲击乐器,这些敲击乐器有的今天还在使用,有的今天已经不使用了(比如编钟)。许多这些传统的敲击乐器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比如在中国的戏剧中的磬、鼓、锣、钹,或者在说书时使用的快板、响板等。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敲击乐器的使用比较少,敲击乐器(除木琴和编钟外)一般也被看作是下级的乐器。在春秋和战国的文献中比如就有嘲笑秦国的打击音乐的文章。

西洋乐器

最普遍使用为定音鼓,用途仅为增强乐曲气势。再来是小军鼓、大军鼓、钹、木琴等。不过后来乐曲逐渐走向多样化,敲击乐器丰富的节奏性因此得到善用。在二十世纪初期管乐开始发展,各式各样的敲击乐器慢慢被研发改良,作曲家得以利用多样的音响效果使乐曲更加有变化。随之打击乐中的小军鼓和定音鼓并成为了关键的打击乐乐器,这能带领整个乐队的走向和节拍,相当于副指挥。


- END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