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居行业的高管流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常态,而2025年这一现象再度升级。据行业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超过30家上市家居企业发布高管变动公告,涉及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核心岗位,离职率同比攀升15%。这一波动荡既延续了过去三年的“换血潮”,也因市场环境、战略转型、代际交替等新因素叠加,呈现出更复杂的行业图景。
一、存量博弈下的业绩焦虑:流动潮的底层逻辑
自2022年家居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后,市场增速放缓与企业业绩承压成为高管流动的主因。2025年数据显示,头部企业中超60%的营收同比下滑,例如志邦家居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降幅达30%以上,美克家居连续亏损扩大至1.65亿元,友邦吊顶现金流同比缩水超200%。职业经理人背负的KPI压力与业绩兑现难度形成矛盾,最终导致“离职换帅”成为企业短期提振信心的策略。
与此同时,IPO寒潮加剧了高管预期落差。2023年泛家居企业IPO通过率不足10%,2025年仍有超20家企业处于中止或撤回状态。部分高管因企业上市无望选择离场,如某定制家居企业CFO在财报沟通会上直言:“资本化路径受阻后,个人职业规划需要重新调整。”
二、战略转型期的组织震荡:从渠道变革到管理迭代
行业转型压力直接反映在管理层架构调整上。2025年,智能家居、整装大家居、跨境业务等新赛道成为企业战略重心,但传统业务与新兴模式之间的资源争夺加剧了内部矛盾。例如,贝壳整装事业线CEO徐万刚上任后,迅速整合供应链并推行扁平化管理,原线下渠道负责人因理念冲突离职。类似案例在顾家家居、欧派等企业中频现,凸显了新旧战略交替期的阵痛。
此外,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对高管能力提出新要求。某上市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透露:“2025年高管招聘中,具备数据化运营经验或跨界资源整合能力者占比超70%,而传统渠道管理背景的高管淘汰率显著上升。”
三、代际交替与权力重构:家族企业的传承之困
家居行业作为典型的“草根创业”领域,创始人年龄普遍集中在55-65岁,代际接班潮在2025年进入高峰期。据统计,约40%的家族企业已完成或启动二代接班计划,但权力过渡期的管理冲突频发。例如,某地板品牌创始人之子接任CEO后,核心营销团队因战略分歧集体离职]。部分企业选择引入职业经理人作为过渡,但“空降高管”与家族成员的磨合问题依然突出,如菲林格尔董事吕啸在二代接班后半年内辞职]。
四、门窗行业成“人才洼地”:流动潮中的新去向
与离职潮相伴的,是门窗行业对高管人才的吸纳能力显著增强。2025年,门窗市场以12%的增速领跑家居细分领域,吸引大量定制、软体行业高管跨界涌入。例如,原欧派工程事业部负责人转投某门窗品牌担任总裁,原敏华控股副总裁加盟亿合门窗仅3个月即引发行业关注]。然而,跨界高管面临的“水土不服”问题同样突出:管理模式差异、渠道体系重构、产品周期差异等均成为离职诱因,某明星经理人在门窗企业的平均任期不足8个月]。
五、常态化流动下的行业重塑:挑战与机遇并存
高管流动潮的持续,倒逼家居企业重构人才战略。2025年,头部企业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轨制稳定团队,如欧派重启“精英计划”储备中层管理者,居然之家推行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高管]。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群体也在调整定位,从单一业绩导向转向“战略协同者”角色,例如某离职高管联合创办家居数字化服务公司,为行业提供第三方解决方案]。
从长远看,高管流动或将成为家居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企业通过管理层更迭引入新思维、新技术,而人才跨领域流动则加速了行业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正如某行业分析师所言:“动荡背后是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的必经之路。”
结语
2025年的高管离职潮,既是家居行业存量竞争、战略转型的缩影,也揭示了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与代际交替中的深层挑战。未来,如何构建更具弹性的人才机制、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而这场流动潮的终局,或将决定家居行业下一个十年的竞争格局。
- END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